【重庆晨报专访】吴江林:下海成功上岸的人只有一两个

发布日期:2019-09-21 浏览量:3431次

主题词:执着

    颁奖词:一家连年亏损的CA(数字认证)企业变成全国市场占有量和效益第一的“双料冠军”,每一项成绩都历经艰险,但他乐此不疲,“执着”是他血液中流淌的精神,也让他一步步走得更好更远。

    创业中,他不顾所有人反对,毅然投资收购一家连续亏损多年的国有CA(数字认证)认证公司;公益事业中,他连续捐建7所希望小学、累计捐款捐物超过5000万元等……对此,他告诉重庆晨报记者,这不过是企业家应有的公益心和社会责任心罢了。

    他叫吴江林,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、中讯控股集团董事长。

    10天时间收购CA企业

    进入CA认证行业,对吴江林来说是一个偶然。

    当时,靠5000元开电脑公司起家的吴江林,在通讯器材销售领域已经做得风生水起,手中的资金有几百万。许多朋友都劝他投身房地产,认为这是实现资本积累的好机会。吴江林也坦言,房地产是个“聚金盆”,“不过,产业报国是我的梦想,我一直想投身科技领域,做一点对社会有用的事。”

    机会很快来了。2005年,电子签名法出台,对CA机构注册资金要求达3000万元以上。当时重庆有一家国有CA公司,拥有西南唯一一块牌照,但它亏损严重,有可能被取消资质。吴江林说,他当时只考虑了半天就决定买下来。在吴江林看来,他赌的是行业未来,而不是企业本身。从拍板决定到完成收购,中讯只花了短短10天时间。605万元买进,随后增资到3000万元保住资格。

    上门推销嘴皮磨出泡

    不过,收购只是第一步,随后的市场营销却陷入困境。因为当时CA认证在重庆处于“开发期”,市场认可度低。“当时,我和公司高管都要亲自去各大企业、政府部门推销,拿热脸贴别人的冷屁股,嘴皮都磨出了泡。”回忆起那段日子,吴江林很感慨。

    一股执着劲让中讯慢慢敲破了市场坚冰,一些小订单开始出现。不久后,中讯听说国家海关正在寻找CA企业合作。吴江林立即带领技术骨干跑到海关总署,推销自己公司的CA技术。“每周都有技术人员飞北京,去谈判和推销。”吴江林说,最后啃下这块“硬骨头”,使中讯得以为全国大量网上报关的进出口企业发放数字认证证书,极大地提升了重庆信息产业知名度。

    目前,中讯每年要为全国30多万家报关企业提供电子认证相关服务,累计发放证书数量达360万张,占全国市场份额一半以上。“全国有30家CA企业,不久的将来,行业重组洗牌将全面来临。”吴江林说,眼下每年都要砸下两三千万元投入科技研发,继续保持自己的CA领头羊地位。“接下来还计划收购全国一些CA公司,成为全国CA行业标准的制定者,成为中国最大的CA机构。”

对话>

做科技远不如房地产赚钱

重庆晨报:你最看重的企业家精神是什么?

吴江林:一个成功的企业家,创新、冒险、执着、奉献这些特质应缺一不可,但执着是我最看重的。因为科技这条路很难走,重庆有上千家科技企业,但在全国叫得响的很少。科技投入资金大、回报慢、风险高,远不如做房地产赚钱。

一个成功的企业家,更要看重人生价值的实现。我的梦想就是“产业报国,科技为主”,像目前中国走在世界最前列的第四代核反应堆技术,里面的核电自动控制系统就是由中讯负责开发的。现在,中讯旗下的科技板块,不论是CA还是核电,几乎每年都把赚的钱全部投入了新的研发,比如今年,我们就要把去年赚的3000万全部投入。

重庆晨报:你认为国内外最值得敬佩的企业家是谁?

吴江林:国内的是马云,国外的是比尔·盖茨。他们都具有同样一个特质,在传统产业之外另开辟一个新天地,给社会带来革命性的原动力,推动这个社会的进步,这就是科技的力量。这也正是中讯想做到的。

重庆晨报:你对企业家从事社会公益事业如何看?

吴江林:企业家是社会的最大受益者,企业做大后回报社会是应该的。这几年,中讯已累计为抗震救灾、扶贫济困、助残助学等公益事业捐款超过5000万元。

不过,法律机制的不健全,也让中国一些企业家在慈善活动中顾虑重重。我认为,必须从引导企业正确认识社会责任入手,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,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,从机制上推动更多的企业家投身到公益事业中来。

重庆晨报:你的成功之路对很多人有一定示范作用,你有什么建议给大家呢?

吴江林:最大的忠告就是有梦想,但要做好失败的准备。上世纪90年代,下海从商的人成千上万,但成功上岸的人只有一两个,很多人淹死了。如果你不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,不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,那是不可能成功的。

重庆中讯控股(集团)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
重庆总部:重庆市南岸区复兴街9号4楼

联系电话:023-67036666

备案号:渝ICP备12005488号-1

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365号